
鸭***性肝炎中药防治,鸭***性肝炎中药防治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鸭病毒性肝炎中药防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鸭病毒性肝炎中药防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鸭肝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防治?
鸭肝病毒产生于鸭肝炎***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本病,并命名为I型鸭***性肝炎,1965年在英国发现了鸭***性肝炎II型,1969年在美国发现了鸭***性肝炎III型。
在国内初次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本病在我国再次流行,此后,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疫情能够被鸭***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的免疫所控制;19***年以来,本病在某些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流行,其疫情不能被标准鸭***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完全地控制。
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扩展资料:
预防指南
1、综合措施
对雏鸭***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康复鸭的血清。
2、预防接种
怎样诊断跟防治鸭***性肝炎?
鸭***性肝炎是由鸭肝炎***引起的雏鸭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特征***变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斑点。该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内雏鸭,尤以2周龄内雏鸭易发。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4天,发病突然,传播迅速,病鸭离群呆立,食欲废绝,行动不协调,全身性抽搐,双脚痉挛性向后踢,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这是本病死亡时的典型体征。
(2)剖检病变 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脾有时肿大呈斑驳状,肾肿大、苍白。
(3)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2周龄内雏鸭,死前表现为全身痉挛,头向后仰,肝肿大出血。据此,可初步诊断为鸭***性肝炎。
(4)防治方法 本病的预防可***用鸭肝炎弱毒疫苗免疫种鸭,二周后再加免一次,可使其子代雏鸭通过卵黄而获得抗体,并保护雏鸭在1~2周龄内不发病。也可在雏鸭1~3日龄时注射鸭肝炎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可保雏鸭在10~15天内免受鸭肝炎***感染。另外,对未接种疫苗母鸭所产小鸭,也可在1日龄接种雏鸭用鸭肝炎弱毒苗,免后3~5天即可产生免疫保护。发病雏鸭可注射高免血清或卵抗,每只鸭1~2毫升,注射后第2天就可控制死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鸭***性肝炎中药防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鸭***性肝炎中药防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10768.html发布于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