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计算机技术,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外计算机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外计算机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电脑CPU都是美国造的,为什么?难道日本造不出来么?
电脑CPU不都是美国造的,东芝和三星曾经都生产过CPU,而且卖的不错,以前CPU市场曾经一片战场,电脑分为个人电脑和商用电脑,因此CPU分为好多类型, 东芝和三星曾经都生产过CPU,只不过个人电脑上面很少接触到,多数是服务器和终端盒里面使用。
RISC 和CISC 是目前设计制造微处理器的两种典型技术,东芝和三星等厂家曾经投入大量精力去生产基于MIPS的64位单芯片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微处理器。RISC的英文全称是“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现Intel x86 CPU就是CISC处理器架构。
RISC处理器指令简单、***用硬布线控制逻辑、处理能力强、速度快,世界上绝大部分UNIX工作站和服务器厂商均***用RISC芯片作CPU用。如原DEC的Alpha 21364、IBM的Power PC G4、HP的PA-8900、SGI的R12000A和SUN Microsystem公司的Ultra SPARC II。以前苹果电脑的CPU就是基于RISC的处理器。
RISC架构发展出来很多分支,今天的ARM架构早年叫做Acorn RISC Machine,现在大规模使用到手机等系统里面,因为ARM架构节能的,ARM处理器非常适用于移动通讯领域,符合其主要设计目标为低耗电的特性。ARM家族占嵌入式处理器80%以上比例,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已经可以生产。
日本是有能力制造CPU的,现在仍有不少的嵌入式系统的CPU是日本制造的,这些CPU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TRON,TRON曾经是手机的主流CPU。
在日本经济开挂的八十年代,日本是英特尔、摩托罗拉、IBM这些美国巨头的CPU的海外代工厂。日本参与了著名的CPU8086的生产和推广。在这个过程中NEC和富士通都掌握了CPU的设计开发能力。于是日本人开启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他们仿照8086研发了TRON CPU,并试图用TRON项目取代8086的市场地位。
日本人差一点就成功了,要不是英特尔突然撤回了给日本人生产8086系列CPU的授权。当时日本人在DRAM上太成功了,整个内存市场都被他们垄断了。这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这才收回了对日本的授权。
在那之后,日本人仍然坚持推TRON CPU,这次他们又做出了TRON OS。可以在微软和英特尔的联手打压下,日本官司不断。加上LINUX和ARM的兴起,TRON项目最终宣告失败。这次失败用惨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因为从那以后,日本退出了计算机的核心领域,沦为一个靠组装生产电脑的菜鸟。
有人认为这次失败让日本人丢掉了全世界。
电脑CPU当然不都是美国造的,你以为台积电是吃素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真造不出CPU。不要和我说什么日本因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多牛逼,也相当于能造CPU,这就等于说面粉厂做面包的手艺碾压面包师。
现在,能制造CPU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英特尔、格罗方德、台积电和三星半导体,刚好凑够一桌***。
至于原因,英特尔是CPU的祖宗:公司的第12号员工特德.霍夫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CPU,并由费德里科.法金制造。说起来,法金也是牛人一个,29岁之前发明了硅栅MOS(芯片的心脏),29岁之后发明了触摸屏、触摸板,智能手机离不开的几大关键技术,都由这个意大利移民包了。
英特尔的CPU能成长为后来的参天大树,并把英特尔推送到全球最大芯片公司宝座,和在DRAM市场上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有直接关系。当时英特尔卖掉亏钱的DRAM业务,集中***在CPU上,终于闯出一片天地。而DRAM大战中的胜利者日本半导体企业又被三星等韩国企业干翻。
而且从发明CPU那天起,英特尔就严格建立了设计、制造、检测和封装CPU***体系,简单说就是,进去的是CD唱盘般的硅片,出来的是一块块性能强大的计算机心脏。
英特尔能制造CPU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毫无悬念。
格罗方德能制造CPU,就因为人家出身好,是AMD剥离的芯片制造业务;三星半导体和台积电是后生晚辈,本来和英特尔正面硬刚毫无胜算,但抓住1980年代高通等无晶圆制造的芯片设计公司崛起的机会,脑子灵活,做芯片代工,也抢到了CPU代工的饭吃。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三星半导体和台积电虽然有能力制造CPU(双方经常为抢夺AMD的订单打得鸡飞狗跳),但两家的主业还是有所不同,三星半导体主要制造DRAM内存、NAND闪存,台积电主要制造手机SOC芯片和GPU芯片。
日本的半导体制造也曾经辉煌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唯一可以和美国叫板的一支产业力量,而且论资历也高过三星和台积电,为什么就不能制造CPU呢?尔必达由日立和NEC合资,是日本最后一家DRAM生产公司,原本被寄予复兴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希望,但由于两家公司派驻的人员整合失败,导致在2012年被美国镁光科技收购。
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CPU美国制作的不多,台式机CPU主要是马来西亚英特尔晶圆厂和台***积电(代工AMD)制造,手机CPU在韩国三星晶圆厂和台***积电制造。一般的芯片在世界各地都能造。英特尔在大连还有中国南方都有晶圆厂,不过不生产CPU,三星在西安有晶圆厂生产nand闪存 (代工厂),台积电在南京建设的有晶圆厂在上海有晶圆厂,SK海力士在无锡有晶圆厂。
感谢您的阅读!
我们知道当年,日本半导体被美国打击的比较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占据国际半导体市场50%以上的份额,日本的NEC,东芝,日立等等排名前三名;而当时的英特尔排名第十;美国看到了日本这么厉害,着急了,心里想着,咱们不能让日本这么“放肆”,得想个办法不!
于是,美国想到了以法律武器来制裁日本,《通商法》301条为基准,开始控诉日本“倾销”!(1***4年制定的美国通商法第301条。通商法第301条规定:如果贸易伙伴国在交易中使美国的企业遭受不公正对待,美国***可以征收惩罚性关税 )
所以,在这种法令下,日本半导体要是进入美国,就要接受所谓的“安保”问题。更令人感觉好笑的是,连续数条法令:
特别最后一条,成为了左右日本半导体的关键性因素!
日本在美国的连环拳下,终于还是被深深的打败了。到2018年,我们看到了曾经排名第十的英特尔,已经跃居第二,而前三名,韩国排在了第一,三名。
不过我们也能发现,在这份统计表中,美国仍然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占比。
突然,我们也想到了为什么韩国最近被日本在半导体原材料方面制约,可能日本也有“报复”的想法吧。
日本虽然没有CPU在世界有名,可是,我们可以确认一件事,日本在半导体方面的优势,并不容忽略,否则也不会对韩国进行原材料的限制进口!日本现在很聪慧,它开始韬光养晦,它知道自己要是再冒尖,肯定被美国打击,还不如退居二线,实际上日本半导体并不弱,只是没有了我们想象的那种突出而已。
北航、同济、西交、哈工大、华中科技大学,想学计算机专业哪个学校好?
个人认为首先排除同济,尽管同济在上海地域和学校都不错,[_a***_]同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和另外三个大学不在一个档次。从学校排名和专业来看:华科,哈工,北航,同济。综合起来建议选择北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计算机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计算机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14949.html发布于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