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客攻击游戏平台获刑案例,黑客攻击网络游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客攻击游戏平台获刑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黑客攻击游戏平台获刑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因传播黑客软件而获刑三年,刑期能否申请在监外执行?
- 黑客入侵拼多多是真的吗?
- 拼多多漏洞事件“薅了”10多万Q币的人犯罪了吗?如果犯罪了,该判多久?
- 手机软件故障,充值三百多次获利一千多万判11年,你怎么看?
因传播黑客软件而获刑三年,刑期能否申请在监外执行?
问题意见
能否申请监外执行,取决于是否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1.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254条明文规定了几种情形可以暂予监外执行,被判处***或者拘役的罪犯:(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的罪犯,如系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2.暂予监外执行的限制
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
综上,因传播黑客软件而获刑三年,如果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54条的规定,就可以申请(暂予)监外执行。
法律条文
刑事诉讼法第254条、第255条、第256条以及第258条。
黑客入侵拼多多是真的吗?
系统bug,规则漏洞。这次事件,是优惠券没有限制数量,传播迅速,导致事情严重化。具体是不是黑客入侵把后台优惠券强制上线就不知道了(有可能也是为了找个更正当的理由去抓羊毛党)羊毛党毕竟也很恐怖的,看见有利可图的,是会拿手上所有能用的***都会去媷来,他们还有圈子可以共享出去,也有抢券工具。网上商城,那些很便宜的,然而我们抢不到的,大多数是他们抢去的。这种事情网上也不是第一次。以前腾讯视频会员2毛钱***,后来是悉数兑现,毕竟是自家的,不算什么大损失。这次拼多多***,是话费,虚拟币,拼多多算第三方,数额巨大,要兑现基本不可能的,所以报警找解决方案了。利用规则漏洞牟取利益数额大了,是犯罪的。有案例的,以前天猫积分退货退款,积分不清零,有人利用这个规则漏洞刷积分,最后是被判刑。
拼多多的这次***并不是黑客入侵的结果,而是黑客扫描的结果。因为整个的这个事情是因为拼多多自己的系统出现了漏洞导致的,而不是被黑客入侵之后所做的这个攻击行为。
我这样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吧,这样说可能大家比较好理解一点,黑客入侵相当于你好好的一个院子,黑客翻围墙进来了,那么这种情况下叫做黑客入侵。
而你一个好好的院子,结果呢,你不注意在院子上弄了个洞在那儿对吧?然后黑客呢就绕着你的院子看,一边看一边看,看着看着发现那有个洞,然后他就钻进来了,这个叫黑客,利用你的漏洞,他不能说成是黑客入侵,只能说是黑客攻击。
其实在现在的这个互联网安全环境下面,黑客想要入侵到一个系统里面去的话呢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这个系统没有漏洞的话,黑客是非常难以入侵的。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系统,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漏洞,而且有一些漏洞,虽然说比较小一点,但是呢嘿客可以通过这个,利用这个漏洞,然后发现一些更大的安全漏洞,也就是说你可能只是一个老鼠洞在那,但是黑客可以通过这个老鼠洞慢慢挖呀,挖呀挖,最终挖出一个大洞出来,结果呢就能进去了。
有很多的黑客会通过自己的肉鸡或者是租赁的服务器,整天对着互联网上的那些服务器IP段进行各种各样的扫描,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样的漏洞,如果一旦发现有漏洞的话呢,就会利用这些漏洞来实施攻击。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黑色产业。之前国内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漏洞网站,叫做乌云网。上面有很多做安全相关工作的白帽子黑客们,整天去发布一些他们发现的安全漏洞,然后提醒那些相关的厂商来进行修补工作。
但是后来因为涉及到一些法律相关的问题,这个网站被关闭掉了,现在类似的这样的网站有360的补天网。不过因为他是360公司旗下的这样的一个网站,所以呢很多的做安全相关的白帽子,黑客对他不感兴趣,所以成效相对来说会比乌云网要小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让你理清楚这里面相关的事情,如果各位看官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在评论区中补充,大家一起学习。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给我点赞,转发并关注我,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拼多多漏洞***“薅了”10多万Q币的人犯罪了吗?如果犯罪了,该判多久?
一个财经领域的回答法律问题?事情首先这个是不是bug,如果是bug,通过黑客或者bug获利有可能犯法,但是根据现有细节,不是系统漏洞,最多可以根据拼多多规则或者法律不当得利要求追回,但是问题这个是不当得利吗?拼多多满天的广告10人民币买几千的物品,那么顾客有理由相信这个是拼多多营销行为。至于营销行为中获利,就要看拼多多关于优惠卷的规则,如果没有相关规定,拼多多无权追回。更谈不上违法行为。
首先这是一个领取优惠券并使用的行为。如果连这种行为都认为是犯罪的话,那商家发放优惠券有什么意义呢?不能因为商家自己的过失来惩罚消费者。那***如商家有一件商品标价标得很高,但是用户买走了,那这个商家是否是犯罪呢?中国的法律是法无规定皆可为,既然商家实行了这种优惠活动,并且允许用户领取优惠券,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合法的。至于优惠卷过不过期,是商家自己的事情。用户在使用优惠券是商家并没有提示过期,也没有阻止这种使用的行为,说明商家已经接受了这个优惠券,也就是说这种行为是合法的,也合乎商家的本意。
先不要急着问会不会犯罪,或者被追回! 我想说的是,这也有可能是套路哦! 也不能排除呢。刚好借助人们贪便宜的心理,给你们漏洞,让你们敞开怀毫无顾忌的去撸羊毛,完事之后,在合法的找你们一一追回! 《庆祝平台一夜之间业绩突飞猛进又创新辉煌》 !
我觉得不排除此类问题!
就好像以前的老故事,我不打你,也不杀你,但是我的兄弟们我就说不准管不了了😂😂😂😂😂😂😂😂😂😂!!
手机软件故障,充值三百多次获利一千多万判11年,你怎么看?
个人倾向于无罪,当然欠款需要退回
2016年6月某天,叶榲(wen)飞将银行卡里的钱往平安的支付APP里面转,结果发现钱虽然转进去了,但银行卡里的钱也被退回来了,而且支付APP里的钱居然也是可用的。接下来的剧本就是这样了,叶榲(wen)飞将这个漏洞利用了350次,将支付APP里的余额增加到了1125.63万,还债买车屯黄金一气呵成,剩下的买点理财,迎娶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判决,***11年,罚金50万,关键还得退钱,退全款。
小伙子还是太年轻了,关键他不太看新闻,这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叶榲(wen)飞绝对不知道有个叫许霆的人,如果他知道,估计要笑出声来,许霆才搞了17.5万,被判了5年,多他几十倍,才判11年。
但是我真心觉得叶榲(wen)飞无罪,银行的错误是一切发生的前提因素,如果银行没有搞出这种低端失误,那么后面的一切无从发生。即使真的有罪,那么也应该追究银行的责任,银行诱导了这种犯罪的发生。
2014年的李佳欣案(澳大利亚),李嘉欣在发现自己的***可以无限透支之后,疯狂挥霍46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300万),最终检方放弃了所有对其指控,但扣押了所有的奢侈品。银行自己的错误自己买单,当然当事人需要配合退回银行损失。
不是你的,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去拿了,努力奋斗,靠自己双手赚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我举个例子,我保险柜忘记关了,你就可以随便拿我钱了吗?我钱掉了,你就可以捡到不还了?我软件有故障你就可以用漏洞拿我钱了吗?我的看法是这种情况协商解决比较好,毕竟是你手机有漏洞,导致他走向违法犯罪的,非法获利一千多万判十一年我觉得也正常,但是心里总觉得能协商解决最好协商解决,毕竟人家愿意归还所有的钱!!
人生有多少个11年,人家社会危害又不大,也不是利用黑客技术入侵系统的故意,而是软件本身的漏洞而导致。如果到肉菜市场买肉,秤出了问题,买一斤会多一两,老板不知情的情况底下,大多数购买人知道,于是乎很多顾客天天都到这买肉,难不成都违法了?若果真的算违法,老板一天发现了漏洞,要追讨所有人,吃到肚子里的肉怎么办?又该怎么处罚哪些顾客?
叶榲飞“充值”案近日得到宣判后,迅速成为全国较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除了叶榲飞个人法律责任外,这起***也凸显出目前手机软件背后的安全问题。
据媒体通报,叶榲飞过支付终端将***的钱转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付移动支付客户端“壹钱包”,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钱被退了回来,花漾卡却显示资金转入成功、可用余额也相应增加。 直到平安修补该漏洞8天[_a***_]里,叶榲飞重复了350余次“充值”操作,花漾卡里共增加了1125.63万元。
实际上,这是一起典型的手机App安全案件。同样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特大网络***系列案则是,犯罪嫌疑人利用理财软件漏洞,非法篡改用户账户充值金额,半天内提现金额超千万元。据通报,截至目前,上海徐汇警方已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多地先后抓获近百名犯罪嫌疑人,其中74人已被检察机关批捕。
手机理财软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据一份来自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有关手机安全生态报告显示,首次对投资理财类APP进行了专项检测。经检测发现:投资理财类APP可对“位置信息”、“打开摄像头”、“设备信息”、“WiFi开关”等隐私权限进行越界获取,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并恶意利用,则对个人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得到大幅增长,并日益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各类理财类手机App鱼龙混杂,使用者的个人信息随时置于窃取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的同时,提高安全性,而安全性的构建则需要手机制造商、通讯运营商、电信管理部门以及用户共同努力。
不合理,但合法
本人游戏行业,也经常会有bug出现而后玩家恶意刷取,常见做法是,只要能回收,那我们不会冻结账号,毕竟bug在先,利用在后。
返观这次***,或许从用户协议和法律本身来说,这个处罚有据可寻,但是对于用户过于严苛,对公司声誉也无半点好处。当然这种涉及大量金钱的案件和游戏也不好直接对比。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先和用户约定时间,返还不正当收益,甚至可以提出部分罚款,若用户无法达成再谈判刑不迟。法律条款对于这类***,其实是最大限度保障了资本方的利益,虽然可以达到杀鸡骇猴的效果,但对于不小心触犯的用户来讲,有失公允。
个人拙见,轻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客攻击游戏平台获刑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客攻击游戏平台获刑案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17813.html发布于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