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技术思考,计算机技术思考题答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计算机技术思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计算机技术思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让计算机和人一样思考能做到吗?为什么?
不能,电脑AI只是在所有数据中挑选认为最正确的进行搭配,并不能像人类一样创造一条新的数据,例如:1+1=? 电脑AI可能答你等于2,但人类可能对你说:你是不是***,那么简单都不懂(=_=!)
这个从某种情况上是可以达到的,但是究其根本而言,是达不到的。
人类的思考和计算机运算原理是不一样的,比如16*16=256,人类会直接运用乘法口诀或是快捷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答案,但是计算机做的则是需要将16+16+16+……+16这个步骤进行,只不过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较快,所以答案出来的速度比较快而已。如果是16的16次方呢,同样也是进行加法运算而已。
所以,从根本上而言,计算机和人的思考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本质所决定的。
大学生应对科技发展应该怎么做?
大学生应该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同时,应该注重思考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保持对科技发展的审慎态度,避免盲目追求科技进步而忽略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为社会提供有益的科技成果,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
计算科学演进到哪个阶段?
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软件上***用机器语言,后期***用汇编语言。
第二代(1958~1***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软件上广泛***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第三代(1963~1***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1***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也在这一阶段诞生并获得飞速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计算机技术思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计算机技术思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18287.html发布于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