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水禽***防治知识,水禽***防治知识培训

cysgjj 2024-05-30 45
水禽***防治知识,水禽***防治知识培训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禽病毒防治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禽病毒防治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鸭瘟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肉鸭黄病毒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禽病毒防治知识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禽病毒防治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鸭瘟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 肉鸭黄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3. 散养鸡场该怎样预防禽流感?

鸭瘟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部分发病鸭头颈部肿大,故群众把它称为“大头瘟”。鸭瘟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在不同品种中,以番鸭和麻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在自然感染条件下,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30日龄内的雏鸭较少发病。在其他禽类中,与鸭混养的鹅或与病鸭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鹅也能感染鸭瘟,但很少造成广泛流行。野鸭、野鹅(加拿大鹅)、大雁等,通过人工接种均易感,而在自然界中,常为***携带者,无明显发病。鸡对鸭瘟***有较强抵抗力,即使鸭瘟流行时,鸡群绝不会发病。

水禽病毒防治知识,水禽病毒防治知识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鸭瘟的传染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以及潜伏期感染鸭,其次是其他携带***的水禽、飞鸟之类。这些带毒的禽类,特别是病鸭,很容易通过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散播***。当健康鸭群与病鸭混群放牧,或间接食入污染的饲料时,均可感染发病,从而造成该病的流行。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染方式,某些吸血昆虫也有可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鸭瘟的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鸭群的运销旺季,最易发病流行。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低洼多水的地区,由于水源污染,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较为严重。

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的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流行过程较为缓慢,流行期可达2~3个月或更长。

水禽病毒防治知识,水禽病毒防治知识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鸭黄***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鸭黄***病(本文暂命名)是由黄***属的坦布苏***(Ducktembusvirus,DTV)引起的,以水禽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急***毒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早期为表现为不爱下水,产蛋轻度下降,***食量下降,逐步发展到高热、运动障碍,食欲废绝、产蛋下降甚至停止,死亡率可达5%~10%。

解剖症状病鸭发现其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淤血,表面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卵巢发生出血、萎缩、破裂,输卵管有粘液等眼观变化。预防措施用急救扰干素800羽/瓶饮水,每周一次,可有效的预防鸭的***病。治疗措施鸭毒抗1ml/kg+头孢+干扰素,一般打一次就可以,病情严重者可在配合急救扰干素饮水800羽/瓶。

水禽病毒防治知识,水禽病毒防治知识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散养鸡场该怎样预防禽流感

这几年“禽流感”三个字,差不多到谈虎色变的地步。禽***性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家禽一旦感染流感***,死亡率几近100%,那到底农村散养的家禽,该怎么样预防禽流感呢?

家禽感染流感***之后,3~5天就开始发病,表面症状表现为不怎么***食,头部水肿、拉稀、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然后相继死亡。对于禽流感,大型养殖场可以***取注射疫苗隔离封闭处理。那农户散养的呢?

农户散养的家禽,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预防禽流感。

1,保持禽舍清洁。禽舍和养鸡器具经常进行打扫、清洗、消毒工作,保持绝对的干净,同时保证禽舍通风良好,通分不良是禽流感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不能鸡、鸭、鹅一起混养。水禽一般感染流感的几率比较大,因为经常接触水源,而水源的污染是我们没办法把控的,所以把鸡和其他鸭、鹅分开饲养,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3,处在发病区域,应对自己的家禽***取封闭式管理。一旦知道有禽流感出现,马上把自己家里的家禽关在禽舍,不要再放出去觅食,防止接触其他禽类造成感染。

4,提前做好有效的疫苗接种工作。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选择接种疫苗,使家禽具备禽流感抗体,增强禽流感的抵抗能力

总结,相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农户散养的家禽对于禽流感的预防工作,相对要困难的多。散养的家禽能轻易的接触各种鸟类,这也是感染禽流感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及时封闭式管理就成了一个关键。(图片来自网络)

觉得满意,请点个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禽***防治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禽***防治知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25034.html发布于 2024-05-3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