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鲤鱼***如何防治,鲤鱼***如何防治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鲤鱼病毒如何防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鲤鱼***如何防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淡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该怎样防治?
一、自然因素
1.水温
水温与鱼类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若外界水温骤变,不管是温度升高还是降低,都会使鱼类难以适应而大量死亡。水温变化也关乎着鱼类病原的消长。例如,在初冬、春末和夏初,水温一般在15-25℃,这时正是小瓜虫病流行季节;8,9月正是草鱼出血病的流行期;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水霉病。
2.溶氧
水体中溶氧量含量与鱼类生死存亡有密切关系。若水体中溶氧量过低,易使鱼类发生烂鳃病,水中溶氧量低到不到1mg/kg甚至会发生泛塘死鱼惨剧;水体中溶氧量过多,又会诱发小鱼苗得气泡病。
3.酸碱度(pH)
淡水养殖鱼类对酸碱度适应是有一定范围的,最适应范围为7-8.5,pH值低于5或超过9.5时都易引起鱼类死亡。
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淡水养殖鱼类出现疾病重要原因,比如在拉网筛鱼、***以及鱼种、亲鱼运输过程中,若是操作粗糙、管理粗放,则往往易使鱼体受到伤害,这样就给细菌侵入鱼体创造了便利条件,导致鱼类感染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此外,饲养密度过大、放养比例不当,也是导致鱼类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养殖对虾的常见细菌病有红腿病、鳃类疾病(烂鳃、黄鳃及黑鳃)、烂眼病、褐斑病(甲壳溃疡病)、肠炎病。
(1)虾池在放养前彻底清塘,进水后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虾池。
(2)养殖过程进入虾池的水源,必须通过蓄水消毒后才能进入虾池。
(3)养殖全过程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制剂,降解养殖代谢产物和残饵,维持良好藻相和菌相,营造良好养殖环境;同时,使芽孢杆菌成为优势菌群,来抑制弧菌和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的生长。
(4)养殖全过程尽量少换水,减少外源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减少养殖环境的波动对对虾造成应激反应;有淡水源的尽可能添加淡水,一方面减少对虾病害的感染,另一方面促进对虾蜕壳生长。
(5)在发病高危险季节,每隔15天泼洒二氧化氯消毒剂;并配合拌料饲喂大蒜及中草药制剂,每天2次,连用5天。
治疗细菌病的方法为:虾池发病时,泼洒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塘水,并投喂大蒜及中草药制剂,连服5天。
想要知道淡水水养殖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方法,首先我们要知道各种病原细菌的特征和危害,然后对症下药:
1、柱状黄杆菌、曾名柱状屈绕杆菌,菌体细长,柔韧弯曲,大小2~24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生长适温28℃。主要引发鱼的烂鳃病,危害草鱼、青鱼鱼种、成鱼,死亡率较高,于春夏季水温20℃—30℃为流行。该菌对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科克菌)等敏感。
2、气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单鞭毛,能运动,生长适宜温度为25℃。水中存在,属于条件致病菌。主要引发鱼的细菌性肠炎。危害草鱼鱼种到成鱼,流行季节为4-9月,水温18℃以上,高峰25℃—30℃。对硫酸新霉素(制菌灵)等抗生素敏感。
3、恶臭***单胞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极生多鞭毛,能运动,无芽孢。主要危害鲤鱼,从大规格鱼种到成鱼,引发鲤鱼白云病。春季水温6℃—18℃流行。该菌对磺胺二甲氧嘧啶粉、氟苯尼考等敏感。
4、荧光***单胞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1~3根鞭毛,适温25—30℃。引发鱼的赤皮病,草鱼较严重,是草鱼的三大病害,全年流行,水温25℃—30℃最常见。外用药(漂***、强氯精、大黄全池遍洒),结合内服抗生素治疗。
5、点状气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适温28℃左右,属于条件致病菌,鲢、鳙主要病害之一。引发打印病(腐皮病)全年发病,夏、秋及易发,为常见多发病。外用消毒药治疗。
了解了各种病原细菌的特征,防治起来就简单了,同时我们在日常养殖中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需改善养殖环境。建议定期10天使用“益水藻元”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竞争性减少水体病原细菌的繁殖,定期15天使用“乐碧净”等颗粒生物制剂改善底质,分解底部有机质减少底泥病原细菌滋生。其次需提升鱼体免疫力,建议定期10-15天内服“应激宁”+“三黄散”,增加鱼体对外界应激因子(水体恶化、病原菌繁殖等)的抵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鲤鱼***如何防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鲤鱼***如何防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29752.html发布于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