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客攻击理论,黑客攻击理论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客攻击理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黑客攻击理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黑客攻击的目的及步骤?
黑客攻击就是首先要控制很多的电脑,一般他们都用灰鸽子、上兴控制别人电脑,俗称抓鸡,然后同时向网站或者游戏的服务器进行发送大量的访问请求,然后对方的带宽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数据时就会被攻击瘫痪
攻击的目的:小黑客好奇,***下。网站的竞争对手为了打击对方也会***用黑客攻击的方式。
黑客攻击服务器原理?
OOB攻击 这是利用NETBIOS中一个OOB(Out of Band)的漏洞而来进行的,它的原理是通过TCP/IP协议传递一个数据包到计算机某个开放的端口上(一般是137、138和139),当计算机收到这个数据包之后就会瞬间死机或者蓝屏现象,不重新启动计算机就无法继续使用TCP/IP协议来访问网络。
DoS攻击 这是针对Windows 9X所使用的ICMP协议进行的.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一般来说,这种攻击是利用对方计算机上所安装协议的漏洞来连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造成对方计算机的死机。
物联网设备如何防止黑客攻击?
目前物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理论上避免攻击是不可能的。随着行业的发展,可以依靠技术本身实现软硬件产品在安全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制定行业的安全机制,做好预防;最后就是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物联网终端的特点有什么?首先是海量,其次是分布区域广,而且物联网中还存在窄带通信的问题。所以,在物联网终端的安全防御上,如果不考虑带宽问题,***用堆叠安全设施、加大密码运算等被动防御思维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由于安全防御的实施,却给物联网带应用来更多负担。
物联网中海量终端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安全基于安全概率的被动防御思维将不能满足新时代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防御。物联网业务系统要实现对海量终端的远程控制与授权管理,更需要业务系统本身对安全风险的主动防御,这才是今后物联网安全防御的方向。
针对物联网终端的特点,实施去中心化,点对点的认证,而且运算低功耗,效率高才是物联网终端抵御黑客的最佳手段。
华北电力大学物联网学科带头人魏振华教授研究创立IPK(Identity Public Key)标识公钥安全技术,实现了物联网安全去中心化、点对点认证,满足物联网节点多、分布广、低功耗等需求,适合物联网NB-IoT、LoRa等窄带通讯,为物联网应用建立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IPK与PKI都属于非对称的公钥加密体系,其应用协议完全通用。但IPK不需要第三方证书参与,通过标识密钥完成物与物之间的身份认证与授权,同时IPK也可以实现与PKI的无缝对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与魏博士沟通,获取相关技术信息与方案,为您的物联网设备安全防御提供最好保障!
关注引石老王,为您解读安全与高科技,提高安全意识,保障自身隐私安全。
区块链是否也会受到黑客的攻击?
区块链会受到攻击,但是一般攻击的不会是链上的内容,因为链上的内容是通过共识算法同时存储于多个节点,需要同时攻击超过50%的节点才能够实现对链上内容的攻击,这种代价一般黑客是很难承受的。而且对于链上身份认证使用的是公钥和私钥,私钥完全由个人保管,除非有能力窃取到私钥,否则无论使用何种方式,也无法重置私钥,也就是说只可能通过密钥配对来访问链上内容(对完全去中心化来说)。
黑客可能会选择攻击链下的部分,比如交易所,比如个人电脑,所以在非区块链[_a***_]的区域,收到攻击的可能性和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的可能性差不多,不过因为是区块链中比较脆弱的环节,在完全解决区块链安全性之前,必然会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
其实,要获得51%以上的控制权,也是需要成本的,正常这个攻击只会针对交易所。如果你要去搞一些小项目,你这个成本还不够收益的呢!而小币种,突然有大交易,***是会预警的,如果是大项目比如:比特币,理论上只需要200亿左右,但是等全网反应过来,你这个链很快就会被抛弃掉了,花了这么多的钱,根本不划算。之前有篇文章是专门讲这个问题的,因此51%在经济逻辑上面是很难成立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客攻击理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客攻击理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29996.html发布于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