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客攻击CSDN***,黑客攻击案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客攻击CSDN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黑客攻击CSDN***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看待脸书数据泄露***?
脸书数据泄露***已经平息。国内关于这件事的诸多讨论,说明大家对互联网隐私和安全越发重视。
说起脸书***的本质,实际上属于安全意识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脸书平台的一款问卷调查应用,要求用户允许它查看个人和朋友圈信息,然后才能答卷。缺乏数据安全意识的吃瓜用户纷纷同意。通过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款应用搜集了几千万用户的数据,然后打包卖了。
老扎出来道歉,说实在我挺惊讶,严格上来说,这事儿的责任算不到脸书头上。但老扎还是道歉了,可见在国外用户隐私泄露确实是大问题。就算不是老扎做的,因为发生在他的平台上,他也得负起责任(不像国内有些大平台,只要不是技术问题,是用户自愿行为,不管发生什么问题,都撇的一干二净。当然,就算是有技术问题,没有证据的,他也会吉利撇清)。
现在看一个公司是不是值钱,不是看他资金的多少,而是他所拥有的用户数据。用户的数据深度,消费行为,很有价值。可以用来精准推送广告,提高营销效果。如微信的分类广告。
但是,一切有利有弊。facebook数据泄露,是肯定会发生。不管什么,黑色交易都会产生。敲响了警钟。
扎克伯格道歉
扎克伯格21日在脸书账号上写道:“我们有责任保护大家的数据。如果我们做不到,就不配为大家提供服务。” 他承认,脸书“犯了错误,需要做得更多”。
什么情况?
美国社交媒体平台脸书公司3月19日宣布,已经聘请专注于数字取证的安全公司介入调查近日曝出的大规模用户数据泄露***。媒体日前报道说,一家名为“剑桥分析公司”的数据分析公司以不正当方式获取了5000万脸书用户的个人信息,这是脸书创建以来遭遇的最大规模用户数据泄露***之一。
这就是泄露***,我能怎么看?
脸书股价下跌,扎克伯格走下神坛,竞争对手得利,就是这么简单,至于其他的,兄弟,我只能告诉你一句:所谓的民主,到了一定地步,其实是个笑话!
其余的
我只想说说,每天我手机里的垃圾短信,时不时的***软件短信,动不动的推销电话?
这些又是谁把我的信息泄露出去了?
当我们看别人笑话的时候,不如先把自己的家事解决好吧!
日前,外媒wired刊文称,因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新关税引发的贸易战或许会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但在其看来,当今最重要的战争却不是这个,而是另一个更“温和”的冲突--一场关于数据保护的新冷战。
尽管Facebook和Cambridge Analytica的数据危机被认为是这场酝酿已久的冲突的最新、最热导火索,但这种紧张的气氛却可能会在今年5月25日得到进一步升华。那一天,欧盟最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简称GDPR)》将正式推行。
上一次冷战主要围绕美国和苏联的世界霸权竞争展开,不过两者的竞争不是在战场、军队而是在西方世界的生产力。前者通过向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供应电视机、汽车、政治自由获得了胜利,后者则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为公民提供最多的那个社会赢得了胜利。
在新的冷战中,争夺的焦点却变成了谁来控制数据。一方认为个体拥有控制自己个饭数据的权力,而另一方则相信个人数据可以在开放市场中进行交易。
对于欧盟来说,他们选择的是维护个人利益。即将出台的GDPR就明确地表达出了这个观点,它就欧盟国家的数据保护规定作出了规定另外还要求在其地区运营的各企业都要遵守他们的新规,不然的话就要面临高额罚款。根据早前已经曝光的信息了解到,罚金最高值将可以达到被处罚公司全球营业额的4%或是2000万美元甚至更高。欧洲方面认为,用户有权清除与之相关的数据、他们拥有被遗忘的权力。但在美国情况则完全相反。那里的大型企业将个人数据作为获取利润的手段之一,并且那些展开该类型业务的公司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控制。
简而言之,一种意识形态将对个人数据的控制交于个人手中,另一种则交于企业。(另还有第三种即由国家控制)。
对数据保护的不同观点使得对主导地位的争夺之战将在不久之后就会展开。随着贸易日益全球化,越发明显的是,获取跨国个人数据太过容易。
而在GDPR生效几周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欧盟这套新规将占主导地位。衡量这种主导地位的其中一个标准是世界其他国家意识到欧盟数据保护标准优势以及***纳的速度。据悉,现在欧盟官方承认的GDPR使用国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另外韩国和日本也将很快也会加入。就欧盟领导者而言,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设立一套全球标准。欧盟司法专员Vera Jourová去年曾称:“隐私对于我们来说是头等大事。”这也意味着那些想要跟这个强大经济集团展开贸易的国家都必须要遵守新规。
即便在美国也有迹象表明,那里的一些人也开始接受这套要求更高的数据保护标准。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叫做“隐私护盾(Privacy Shield)”的项目能让美国公司证明其数据保护工作符合了EU的新标准。另外一些最受用户信任的公司也开始不遗余力地表现出对其他国家人民数据权的尊重。与此同时,一些州也建立了类似于GDPR的法规。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则愿意以较大的代价来调整自己的数据保护措施继而满足GDPR的要求。由此可见,美国商界对统一数据保护制度还都是比较赞同的。
你的隐私不是你控制的,是你的好友控制的!
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科根在2014年推出一款问卷调查应用,提供少量财物吸引用户下载,但也就只有区区27万脸书用户下载该应用,并参与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的末尾需要用户授权该应用查看该用户的脸书资料。
我觉得该应用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在平时也经常遇到这类调查问卷。
授权给其他应用查看个人资料也不出奇,QQ微信支付宝在进行第三方登录的时候那个不是要求查看个人资料的?
问题就在于Facebook的产品经理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同意查看个人资料”竟然等于也可以查看所有好友的资料!
你的隐私不是你控制的,是你的好友控制的!
该APP要求参与问卷调查的用户需要有185个好友,27万*185=4995万,约等于5000万。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的,就是Facebook的一个bug,但是一个无意的bug就导致了这样严重的结果。
马蓉说自己的微博账号一直不能使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基本可以确定马蓉在说谎,微博安全技术专家已经站出来表示“通过登陆记录,近几年来未看到您(马蓉)的账户出现明显的被盗特征被反盗号系统拦截”
另外马蓉已经删除了2016年8月18日声称的微博账号被盗的,一个出轨并转移财产还声称自己问心无愧的人,她说的话你信吗?事实上***圈甩锅微博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前不久的袁立甩锅新浪微博的事就被官方打脸。
下面再简单从技术角度说一说盗号的事,很多人曾经问我“你不是干软件的吗?能帮我盗个号吗?”,我每次都要耐心解释,这个是犯法的,另外我也做不到。
盗号一般有四种途径,
第一种是暴力[_a***_],原理很简单,就是知道你的账号后用各种密码组合去试验,现在这种方式很难行得通,因为登陆系统会做出限制,失败几次账号就会被锁定,五次以内试出别人的密码这比中500万的几率还低,一般被实出来的都是“123456”这样超级简单的密码。
第二种就是木马,这需要在目标用户的电脑上安装上木马程序,而且不能被目标用户发现。如何把木马安装在目标用户的电脑上这本身就是个问题,还要躲过杀毒软件的扫描,这也非常难。
第三种就是攻破网站数据库,CSDN,网易都被黑客拖库过,然而拖库出来的用户数据能不能用还是个问题,明文保存的那可以用,如果是加密保存的你得到的数据也是废数据,我之前问过新浪安全的朋友,可以确认拖库获得密码基本不可能。
第四种就是撞库,简单说就是你在很多网站都用同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了注册,某个小网站安全性可能不高被黑客拖库了,然后黑客会利用手上的这个用户名密码去挨个尝试在其它网站登陆,这也是目前常见的。因为微博有异地登陆检测、换手机也会有提示,而微博安全技术专家表示“未出现明显的被盗特征”所以这种可能性也非常非常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客攻击CSDN***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客攻击CSDN***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34234.html发布于 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