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防瓜类***防治,严防瓜类***防治的措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严防瓜类病毒防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严防瓜类病毒防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瓜菜种植,斑潜蝇危害大防治难,如何进行科学防治?
斑潜蝇(这里就不说它的分布及其生理习性了,就直接进入防治办法的介绍)的防治办法
2、培育无虫苗。温室苗子是来年该虫扩大的主要途径,因此育苗前,一定要对育苗棚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2%敌敌畏烟剂,按每亩300-400克的用量进行熏烟,苗床内不能残留上茬作物。同时育苗床通风口应加防虫网,严防带虫苗移栽。
3、物理防治。该虫喜欢***,***用黄板诱杀效果非常好。但黄板的悬挂位置必须正确。一是黄板应挂于温室从后墙向棚前沿的2/3处,二是高度应与幼苗高度一致,或高出10厘米。且黄板应该10-15天拿回室内重新刷一次机油。
4、应用抗生素农药。抗生素类农药的优点是对作物安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目前,较好的农药是1.8%的阿维菌素(又名齐螨素、爱福丁、虫螨克),防效可达85%以上,持效期可达20-30天
5、化学防治。比较好的农药有20%吡虫啉乳油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还可用 灭蝇胺等农药,注意交替用药。
6、消灭虫蛹。该虫为叶外落地化蛹,一般都会落在地膜上,最好早上开棚以后将虫蛹集中扫到一块,带出棚外销毁。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斑潜蝇防治的全部内容
瓜菜种植,斑潜蝇危害大防治难,如何进行科学防治?据有关资料证明,1994年蔬菜斑潜蝇首发于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已传入内陆大部分省市,危害程度日趋严重。斑潜蝇是危害蔬菜生产的五小害虫之一,抗药性强难防治,尤其是保护地内,减产高达30%以上,而且品质变劣,难以上市。斑潜蝇蛀食蔬菜叶肉部分,这时往往携带一些***和菌类入侵,影响蔬菜生产,挫伤菜农积极性。现依据其发生规律提出全新防治方法。
斑潜蝇中以番茄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最为严重,下面将两种斑潜蝇的发生介绍如下:
1、寄主。番茄斑潜蝇: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36科。
美洲斑潜蝇:瓜类、豆类、茄果类以及马铃薯、苜蓿、芥菜、扁豆等。
2、生活习性。番茄斑潜蝇:一年有两个高峰期,一次在3~6月,4月为高峰期;二次在10~12月,10月为高峰。适温25~27℃,降雨少有利于发生,温湿度适宜寿命最长,25℃条件下产卵量约183粒。偏食成熟叶片由下而上,较有规律,少部分在子叶上,趋黄性强。在田间分布呈扩散型,高峰期全田被害。
美洲斑潜蝇: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面,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叶孔表皮处,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食破叶表皮或地下化蛹,蛹期7~14天。羽化成虫每代夏季14~28天,冬季42~56天,无越冬现象,趋黄性强。
3、为害状。番茄斑潜蝇:苗期2~7叶受害严重,潜食叶肉呈曲折蜿蜒的食道痕,严重时斑痕密布,致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虫道终端不明显变宽。
美洲斑潜蝇: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过程中将植物叶片刺伤取食并产卵,幼虫潜食叶肉叶柄,产生不规则形白色虫道,严重时叶片脱落,花芽果实灼伤,苗期毁苗。初期虫道呈不规线条伸展,虫道终端明显变宽,区别于番茄斑潜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严防瓜类***防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严防瓜类***防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42590.html发布于 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