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系统与计算机技术,反导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反导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反导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弹道导弹轨迹固定,不能机动变轨,为何比巡航导弹更加难以拦截?
难以拦截的弹道导弹主要是针对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等战略弹道导弹而言,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战略弹道导弹是所有国家的最高机密,发射装置很隐蔽,并且可以机动发射,因此很难预警,若想在其发射段将其摧毁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大量的情报工作作为基础。
2、现有防空导弹射高最多2~30公里,战略弹道导弹巡航阶段的弹道很高,没有几种拦截武器能够达到该射程,即便能够达到,则武器成本也会极高,体积也会很大,除非在太空上布置拦截。
3、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后,速度可以达到5~9马赫,而且还可以使用机动规避,或者分导多弹头,有的导弹(如白杨M机动型)还可变为巡航导弹,改用低弹道飞行,极其难以发现,因此命中难度极高。
4、弹道导弹的末段动能巨大,即便被命中也几乎不能使其偏离航向。
5、弹道导弹的弹头一般都可以在目标上空爆炸,这比在落地爆炸的杀伤效果更好,即在低空拦截后仍然无法消除其杀伤力。
还是那句老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目前弹道导弹的速度已经超过了10倍音速,并且速度还在不断的提高。有消息表明俄罗斯的最新型洲际弹道导弹RS-28“萨尔玛特”,它的末端突防速度超过20马赫,导致目前任何反导系统都无法有效拦截它。
弹道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起飞加速阶段、中段飞行阶段和末端突防阶段。其中起飞加速阶段是最容易被拦截也是最难被拦截的,因为弹道导弹起飞加速阶段都是发射国境内,对手根本无法进行拦截。
最难的就是末端突防阶段,这个时候的洲际导弹会加速到最大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不光速度快,弹道导弹往往都是携带了分导式弹头,一般散布出10枚弹头,并且弹头的运动轨迹还不是固定的,它们可以在末端进行机动的规避动作。所以末端突防阶段,速度的优势和多弹头优势再加上规避动作优势,拦截难度很大。
最容易的拦截阶段就是中段飞行阶段,这也是目前全球所有的反导系统拦截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洲际弹道导弹飞行在太空当中,姿态稳定,飞行轨迹也大多是固定。速度并没有加速到最快,相对来说拦截难度适中。
但是说难度适中也是相比较末端突防阶段来说的实际上难度也相当大,中段飞行的速度也很快,反导拦截弹的计算机处理系统需要精确的计算出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然后再计算出反导拦截弹和目标弹道导弹的交汇点,任何一点小小的误差,都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并且一枚反导拦截弹只有一次拦截的机会。现在全球只有三个国家真正掌握了陆基中段的反导拦截技术,这足以证明拦截弹道导弹的难度有多大!
弹道导弹轨迹固定,不能机动变轨?这个已经是过去时了,现代的弹道导弹基本上都具有了机动变轨能力,虽然机动性没有巡航导弹那么厉害,但是在绝对的速度加持下,真的很难拦截,尤其是洲际导弹达到了20马赫~25马赫的速度,也就是7千米/秒以上的速度,而且核弹头大小也就和一个成人差不多大小,目标小,速度快,还能机动变轨,要想拦截下来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弹道导弹指的就是按弧形轨道飞行的导弹,有点类似炮弹的轨迹弹道,或者说火箭弹的轨迹弹道更为合适。一枚弹道导弹就轻则几吨,重则几十吨上百吨,因为为了获得足够大的推力,洲际弹道导弹都是***用三级或者4级火箭推进,而中远程、近程的***用单级或者二级火箭推进!
弹道导弹本来就具有非常不错的突防能力,主要就是依靠他的速度,即使是近程的弹道导弹速度也是高达4~6马赫,而洲际弹道导弹更是高达20~25马赫的速度,这充分体现了一个道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因此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在这个速度的加持下本身就非常高!
而现在各国更是在这个高速度下***取了各种机动变轨能力,突防能力就更强了,以前还可以经过高速运转的计算机经过前期弹道和速度推算出这个弹道导弹的轨迹和到达时间,并以此为依靠指挥自己的反导系统进行拦截,而现在加入了机动变轨能力后,这套模式就不适用了。弹道导弹会根据事先设置的程序进行自动的变轨,比如末端***用蛇形机动或螺旋机动,这样反导系统的计算机根本就无法运算出变轨的规律,拦截就非常困难了!
一、在飞行主动段,使用跳跃式弹道替代抛物线弹道,也就是不连续的多级点火,这样弹道就很难计算了。
二、在中间段至再入段进行。
1、首先比较常用的是***用弹头侧喷发动机技术,也就是弹头侧面携带小型发动机点火,改变原有轨迹!
2.在弹头上安装机动小翼,就像方向舵一样来改变弹头飞行轨迹!
3.、***用滑翔弹头,在空气中飞行时调整姿态以调整弹头飞行轨迹
F-35也要参与反导拦截作战,F-35是万能的吗?
F - 35具有隐身技术、先进的传感器、武器能力和航程,是迄今为止制造的最致命、生存力最强和电子能力最强的战斗机。F - 35不仅仅是一架战斗机,它收集、分析和共享数据的能力是一个强大的力量倍增器,它增强了战场上所有机载、地面和地面资产,并使穿着制服的飞行员都能够执行任务和安全返回家园。
基地的培训活动继续加快。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自2011年首次飞行以来,已经飞行了数百架次训练。他们继续每天飞行,以使F - 35A,空军的常规着陆和起飞变种( CTOL ),F - 35B,海军陆战队的短起飞垂直着陆变种( STOVL )和F - 35C,海军的航母变种( CV ),更接近战斗行动。在所有的模拟器中,F - 35软件被用来给飞行员尽可能真实的体验,同时随着F - 35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加速软件升级的过程。培训系统还使用许多遗留和商用现成软件工具来提高整个解决方案的可负担性。
用F-35遂行反导任务并非始于现在,数年前美军就在构想用F-35反导,这种构想是建立在F-35的高技术基础上的。F-35虽然不像F-22那样具备超音速巡航、超机动等能力,但其信息化程度却明显超过F-22,特别是F-35装备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高速计算机、机载数据链,让F-35具备很强的信息感知和“网络战”能力,而这也是F-35进行反导作战的先决条件。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用新一代超大规模红外成像探测阵列,灵敏度极高,美军宣称能够探测到上千公里外的导弹或者运载火箭发射,并且能够连续跟踪多个目标。而且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属于被动探测系统,因此对方无法进行预警。2014年,美军曾给一架试验机装上了F-35所用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成功探测到了导弹发射信息,并通过16号数据链将相关数据传给其他部队,这说明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能够充当导弹预警设备。
2016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F-35B成功探测并跟踪了一枚导弹,通过美国海军的海军集成火控-防空(NIFC-CA)网络,将导弹发射信息传输给具备反导能力的“宙斯盾”系统,后者随后成功拦截了这枚导弹。
不过,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有个最大缺点,就是不能确定目标距离。但是这个缺点可以由F-35所装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解决,该雷达可在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指示下对弹道导弹进行精确探测和测量。
只是让F-35探测弹道导弹发射还不够,美军还***让F-35直接摧毁弹道导弹,其武器很可能是改进完善之前发展的网络中心机载防御单元(NCADE),其由美军AIM-120空空导弹改装而来,换装了AIM-9X空空导弹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增加了1个第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并用动能战斗部替换了破片战斗部。NCADE弹长3.6米,直径0.18米,发射重量150公斤,最大拦截高度为8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为8马赫。如果为F-35搭载NCADE的改进型拦截弹,那么F-35将利用其隐身能力深入敌方国土,对弹道导弹实施助推段拦截。
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萨缪尔•格里维斯指出:“具备反导能力的F-35即便不是‘游戏改变者’,也能为(美军)未来的弹道导弹防御做出重大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反导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反导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mw.com/post/46730.html发布于 2024-08-24